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7-19 13:19:27
【推荐】语文教案九篇

【推荐】语文教案九篇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语文教案 篇1

教学目标:

1.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。

2.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(本文环环相扣、逐层深入的结构。)

教学重点:

1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。

2、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。

教学难点:

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。

情感态度价值观 :

1.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,把握机遇,创造人生的辉煌。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、公正、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。

2.教育学生尊重父母,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。

课时安排:1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导入新课

(板书课题)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。

(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,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。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,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。)

(副标题——寄语十五岁,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,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。)

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。

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,20xx年3月3日,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(4)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,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。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,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。

二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1、积累字词,完成练一练。

(1)心 ( fei) (2) (qi)视(3)无动于 (zhong)

(4)呱呱坠地( )呱呱,形容婴儿啼哭声。呱呱坠地,指婴儿出生。

(5)幸灾乐 (huo):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。

(6)交织: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。

(7) : 处在高处,俯视下面。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。

2思考讨论

(1)在主题班会上,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问题,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?

(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,层层深入,环环相扣,让学生们推己及人,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从而引出中心观点,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。)

(2).通过三个问题,引出了作者什么观点?归纳出了什么结论(演讲词的中心观点,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,成为什么样的人)?

(板书)

(3)读了这篇课文以后,你认为“你是你的船长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?养成公平、公正、正义的观念,与“做自己的船长,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”这一主题有何联系?

(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,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。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,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。

形成这种观念是作为船长的一项重要素质,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。)

(4)你如何评价这篇演讲词?总结感悟

如:中心明确,条理清楚,逐层深入。

演讲针对性强。

演讲富有鼓动性。(感染性)

语言具有亲和力。(真切)

三、写一写

你将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,你有哪些心里话要说,请写到纸上。

示例:船长是一船之主,他应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,具有临危不惧、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,还具有临危决断、指挥若定的能力。

只有凭着勇敢、智慧、不怕困难的精神,才能使我们的航船到达胜利的彼岸。

六、布置作业。

独立完成思考练习二。

课外阅读《战胜自己》

板书设计

你是你的船长

——寄语十五岁

提出问题

作者观点

得出结论

1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

敞开心扉、感受世界和世界上的人们

养成公平、公正的观念,做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

2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

3自己能否感到别人的疼痛

教学反思:

附:

1、演讲要有针对性,在课文第一段,演讲者是如何注意台下听众的不同身份的?你能举出其中的话简要说明一下吗?

(她分别抛给家长和孩子们一段亲切而富有激情的话,很快抓住了听众的心。

对于家长,她说:“当在座的……了不起的事。”这些话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,令家长感到欣慰。

对于同学们,她说:“你们整整齐齐……能量。”这些话说出了孩子们活力无穷的特点,语言富有激励性,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 。)

2、你赞同作者所说的“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、不幸、失败或缺陷”的说法吗?在生活中,你是否见过或经历过因弱点、缺陷、失败、不幸而遭人嘲笑,遭遇不公平、不公正的事?

(从小范围看,这种说法可能不对,但从大范围看,应该是对的。别人的这些情况可能是暂时的,说不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这些窘况之中,因此赞同。

如: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。

3、你是如何理解“公平”、“公正”四字与课文第13段第3、4句话之间的联系的?

(对于有弱点的不幸的人,我们不必嘲笑,因为我们自己也会有同样的弱点,应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,因此我们应有“公平”的观念;所谓“公正”,指我们处理一件事情,无论双方的地位如何,评判者都能根据正确的是非观作出结论,不因为一方有某些缺陷而受到不公平待遇。第13段第3、4句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。)

你 是 你 的 船 长

---寄 语 十 五 岁

魏春燕

【教学目标】

(一)知识与能力: 1.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,领悟文章的主题。 2.理解文意,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。 3.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,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。 4.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。5.积累生字新词。

(二)过程与方法:教师先解题,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,然后模拟演讲;引导学生体会文意,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,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。

(三)情感态度价值观:1.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,把握机遇,创造人生的辉煌。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、公正、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。 2.教育学生尊重父母,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。

【教学重、难点及教学突破】

重点: 1.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,领悟文章的主题。2.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,特别是所提出的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。3.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,引导学生养成公平、公正的观念,做一个有同情心,有正义感的人。

难点: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,对人生的 ……此处隐藏15497个字……疗过程中,太空医院的神奇让“我”新奇不已,难以置信,默读3-20节,思考:在整个治疗过程中,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?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?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

二、与文本对话,引发共鸣

1、学生汇报,教师点拨

神奇一:“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……朝我嘴里伸来。”a.学生感受读悟b.此时“我”的心情怎样?感受如何??学生移情体验,读句子

神奇二:“真奇怪……我很容易地转过去。”

a.学生谈感受读悟

b.此时“我”的心情又如何?从哪里看出?

c.分角色读10-14节,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

神奇三:“突然,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。……悬挂在空中。”

a.学生谈感受读悟

b.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

神奇四:“我调过头一看……在给我打针呢。”

a.学生谈感受读悟

b.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,你心情如何?

c.带着感受读句子

神奇五:“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……敞开着。”

a.学生谈感受,提出质疑估计质疑: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?

b.学生自己展开猜想

c.在书上寻找谜底,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

d.此时的”我”还有什么疑问?学习22节

e.当”我”的疑惑解答出来后,心里会想些什么?

三、合理补白,全文

1、当“我”健康出院,准备返回地球时,“我”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?

2、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,将来有可能实现吗?你的依据是什么?

3、师: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,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,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“顺风耳”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,有了因特,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“千里眼”,现在有了电视,可视电话。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,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,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1、完成课后练习

2、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

板书:21.太空医院

翻身——怀疑——神奇——迷惑——打针——诧异——涂保护膜

尼龙丝病床梦想成真

语文教案 篇9

内容预览:

15.喂--出来 星新一

教学目的

1.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。

2.锻炼想像能力。

3.扩大词语掌握范围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

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。

教学时数:

一课时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预习

1.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。

哂(shen3)笑 牟(mou2)取 众目睽(kui2)睽

棘(ji2)手 铆(mao3钉 贪婪(lan2) 履行(lǚ)

2.解释下列词语。

哂笑:讥笑。

胸有成竹: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。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。

牟取:谋取名利。

棘手:形容事情难办,像荆棘刺手。

众目睽睽: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。

莫衷一是: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。

任劳任怨:做事不辞劳苦,不怕别人埋怨。

逍遥法外: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,仍旧自由自在。

雨后春笋: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。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。

心安理得:自信事情做得合理,心里很坦然。

不容置疑:不容许有什么怀疑,指真实可信。

一视同仁: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。

二、导人

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,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。于是,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,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……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,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。

三、阅读课文。整体感知

学生说说文章标题“喂--出来”是什么意思?互相交流看法。

四、学习课文

学生质疑,小组合作讨论,共同解决问题。

1.故事真否?

(否。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。但有生活的真实性。)

2.围绕的话题是什么?

(环境保护问题。)

3.洞是真的无底吗?’ (表面上是无底的,正像我们的世界,表面上是无边无际,实际上是有限的,地球已经不堪重负。)

4.为什么题目用“喂--出来!”

(既可以首尾呼应,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。地球已经拥挤。)

5.洞是比喻什么?

(人类生存的土地。)

6.文章中写了几种人?各有什么表现?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?

(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。)

7.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?最想否定的是哪个?

(不统一答案。)

8.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?

(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,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,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。)

五、探究活动

1.讨论文章主题。

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,但内涵深刻。有关它的主题,有下边几种意见,你同意哪一种?说说理由。

(1)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。

(2)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。

(3)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。

(同意第(3)种看法,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。比如,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,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,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,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,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。)

2.想一想,在小说结尾,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?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,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?

学习展开想像,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。

六、小结

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。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,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,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,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,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。然而,好景不长,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,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。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,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,依赖着这样那样的“无底洞”?

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,因此在学习中,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,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,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。另外,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,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,体现了作者“谁制造的祸害,谁去承受”的想法,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。

七、布置作业

1.研讨与练习二。

2.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。

课时作业优化设计

《【推荐】语文教案九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